相去剖析与真正的为何深度甚远
作为一名区块链开发者,当我看到"Blast不过是个3/5多重签名"的说法时,第一反应是:这个判断是否准确?带着这个疑问,我花了整整两天时间仔细研究了它的智能合约代码,结果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细节。 代码不会说谎。一个崭新的钱包0x52c31在部署了两个关键合约后,立即将所有权转交给了Gnosis Safe。这是一个业内广泛使用的多重签名合约,需要5个签名者中的3个同意才能执行交易。有趣的是,这5个签名者的身份至今成谜。 更值得玩味的是Blast采用了代理合约设计。通过OpenZeppelin的UUPSUpgradeable合约,它保留了随时更改底层合约逻辑的权限。这就像给你的保险箱留了把备用钥匙,而钥匙掌握在几个陌生人手里。 说实话,当我发现这一点时也很惊讶。但更令人意外的是,包括Optimism、Arbitrum在内的大多数主流L2其实都在使用类似机制。L2Beat的数据显示,这些平台的核心代码都可以在未经公告的情况下被修改。 这让我想起去年参与Polygon PIP-29提案讨论时的情景。当时我们就讨论过,成熟的L2应该逐步弱化安全委员会的能力,将其权限限制在修复关键漏洞的范围内。但现实是,目前大多数项目都还处于过渡阶段。 然而,Blast的问题远不止于此。最让我震惊的是它的运作模式:这根本就不是一个L2!它更像是一个资金池,没有任何测试网、交易处理或数据上链功能。用户存入的资金就像被锁在一个黑匣子里,既不能自主提取,也没有任何链上验证机制。 想象一下:你把钱存进银行,但银行既没有ATM机,也没有柜台服务,想取钱?得等几个陌生人心情好了再说。更可怕的是,合约里还藏着一个"enableTransition"功能,可以随意设置"mainnetBridge"合约来转移所有资金。而唯一的限制条件竟然是——只要这个合约不是个人钱包就行! 通过分析,我发现两个主要的资金安全隐患: 1. 3/5多重签名可以直接升级恶意代码卷走资金 2. 同样通过3/5签名,可以设置一个恶意合约瞬间转移超过2亿美元的资金 说实话,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安全审计的开发者,看到这样的设计让我后背发凉。虽然我个人认为大规模盗取的可能性不大,但这种设计就像在刀尖上跳舞,风险实在太高。 Blast的"原生收益"概念确实很有创意,但创新不应该以牺牲基本安全性为代价。作为业内人士,我的建议是:在项目完善其安全机制前,普通用户需要三思而后行。毕竟在这个领域,代码即法律,而目前Blast的"法律"实在太过宽松了。揭开Blast的神秘面纱
行业真相:大部分L2都在用类似机制
Blast与真正L2的本质区别
令人担忧的安全隐患
结语:理性看待创新与风险
-
上一篇
-
下一篇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当合规稳定币第一股遇上成长的烦恼:Circle的上市启示录
- 九月抄底黄金期:如何在市场筑底阶段把握投资良机
- 比特币:一场颠覆传统金融的革命
- 比特币艰难爬坡:26,500美元这道坎能跨过去吗?
- 8月26日加密市场深度分析:反弹or继续下探?
- 当赛马遇上区块链:SRC如何重塑传统赛马业的游戏规则
- Web3时代:当个体价值遇上群体认同
- 以太坊ETF狂热:一场让人又爱又怕的市场狂欢
- Venus Protocol:重新定义DeFi借贷的游戏规则
- 别再错过柴犬币的二层网络革命:Shibarium或将改写SHIB命运
- 市场探底后的投资抉择:我们还能继续看涨吗?
- 颠覆DeFi借贷:Beta Finance全新OMNI协议深度剖析
- 从跨境转账到全球支付:一位支付界资深人士眼中的比特币未来
- 香港Web3.0浪潮:站在数字经济的最前沿
- 流动性质押如何重塑Cosmos经济版图?一位从业者的深度思考
- 政客们为何对加密货币如此狂热?解密全球Web3.0竞选风暴
- 马来西亚区块链周:一场科技狂欢背后的国家雄心
- Vitalik账户被盗引发思考:加密货币骗局花样百出,普通人如何自保?
- 比特币市场观察:熊市迷雾中的生存指南
- 比特币或将迎来关键突破:揭秘26900美元背后的机会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