戏的员工钟开7个公司7分发一撑起款游
说实话,AI Agent的发展速度真是让人惊喜。去年斯坦福和谷歌那个"虚拟小镇"项目已经够让人惊讶了,25个AI在那里自组织生活、社交、办活动,活脱脱一个数字乌托邦。但最近看到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面壁智能做的这个实验,我才真正意识到AI协作的潜力有多大。 想象一下,一个由7个AI组成的"公司",从接到订单到交付成品只用了7分钟,总成本连1美元都不到。这家名为ChatDev的"公司"配置还挺完善:CEO、CTO、CPO三位高管坐镇,外加程序员、设计师、测试员和代码评审员,活脱脱一个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标配。 最有趣的是,他们完全按照传统软件开发的瀑布模型来运作。从设计、编程、测试到文档编写四个阶段,每个AI员工都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。比如在设计阶段,CEO、CPO和CTO就像真人一样开会讨论。我特别喜欢他们那段关于选择Python的对话,简直像极了真实的立项会议: CPO说:"建议做桌面端游戏,用户体验好。"CEO立即附议:"Python确实不错,简单易用。"CTO则给出了专业背书:"同意,Python非常适合。"这种自然流畅的讨论,很难相信完全是AI之间的对话。 整个开发过程分解出70多个子任务,每个AI都像精密仪器上的零件一样各司其职。程序员负责实现功能,设计师处理界面,测试员严格把关,代码评审员则像个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,总能发现潜在问题。 最令人称奇的是它们的"自我反思"能力。在开发五子棋游戏时,这些AI不仅能完成任务,还能主动发现并修复bug。这让我想起以前带团队时,新人程序员常常要反复提醒才能注意到潜在问题,而这些AI员工却能做到"一次成型"。 作为经历过软件项目的人,我对这个数字感到震撼:传统团队需要2-4周的工作,它们7分钟搞定;动辄上万的开发成本,它们不到1美元就解决。虽然还有13%左右的失误率(主要是API限制和依赖项问题),但86.66%的成功率已经相当可观。 这不禁让我思考:未来是不是很多基础开发工作都可以交给这样的AI团队?它们不会请假、不会抱怨996、更不会因为年终奖而离职。当然,创意和决策层面还是需要人类把关,但重复性工作的效率提升确实令人期待。 如果你也对这个实验感兴趣,可以在arXiv查看完整论文,或者在GitHub上研究他们的开源代码。这个领域的发展速度,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。一个神奇的数字开发团队
开发过程像个精密的齿轮组
成本与效率的惊人对比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流支付领域再迎突破:Zebec薪酬系统正式接入Nautilus主网
- 加密市场或重演2019年牛市前兆?资深交易员独家解读
- 香港Web3.0浪潮:站在数字经济的最前沿
- 通胀数据不理想,比特币为何逆势上扬?这背后藏着什么信号?
- 比特币减半神话:暴涨是必然还是美丽的泡沫?
- 渣打系加密托管平台Zodia进军新加坡,传统金融巨头为何偏爱这个东方加密港?
- 比特币过山车行情再现:涨势背后的隐忧与机遇
- 当猪八戒闯入DeFi江湖: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碰撞
- 以太坊牛市突围战:1,670美元成关键战场
- 当NFT遇上城市探险:MoonPay这场海港寻宝游戏玩出新花样
- 比特币狂欢夜!700点暴利狂揽记
- 资金轮换潮下,这几个代币或成下一波行情主角
- 市场脉搏 | LDO与XLM的最新技术形态解读
- Web3就该永远像个长不大的孩子
- 谷歌云牵手LayerZero:这可不只是简单的技术合作
- L2龙头Arbitrum的至暗时刻:币价腰斩背后的自救之路
- 9月9日比特币和以太坊最新走势分析与交易策略
- 当AI掀起工作革命:这一次真的不一样吗?
- 第一次参加新加坡Token2049?老司机教你玩转Web3盛会
- 以太坊触底反弹行情:1670成关键阻力位,周末或延续震荡格局
- 搜索
-